“我19岁来到上海。最近,我在这里结婚成家。最近,这里一直是我的第二故乡。虽然我最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,但我相信我们可以一起度过难关。”36岁的陶刚是豫园街思欣社区的一名租户。他还在这里经营一家杂货店。
作为一个典型的老社区,由于修建时间较长,这里的一些房屋没有独立的煤炭卫生设施。更糟糕的是,社区封闭一段时间后,许多居民发现大米、食用油和鸡蛋等基本生活材料严重短缺。“陶老板,你能在这里供应吗?”许多老客户都找他帮忙。
被封控在家的陶刚询问居委,能否为大家提供平价保供物资?在得到肯定答复后,陶刚立刻开始筹措。他发现,邻居们的需求远大于存货,就马上联系合规保供供应商,及时将物资送到小区,再由他逐户分送。“都是十几年的老邻居了,这个时候绝不能赚‘黑心钱’,都是平价转给大家的。”
与此同时,陶刚还报名成为志愿者,上午为社区消毒灭菌,晚上帮助居委会转移阳性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。受生活环境、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,疫情爆发以来,社区内阳性感染较多,转移任务相对繁重,往往忙到午夜。“无论工作多么困难,都必须有人去做。只有这样,才有希望。”
由于转运存在风险,为了保护家人安全,从工作的第一天起,陶刚就搬到小房间里单独居住,与妻子孩子做好“隔离”。他解释说,“风险的确存在,所以要未雨绸缪,不能成为传播链。”
尽管他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保护措施,陶刚还是被意外“抓住”。他承认:“主要是我自责。我肯定没有保护链接,但如果我被感染了,我并不害怕。只要安心地去庇护所就好了。”在收容所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期间,他没有闲着,而是主动报名成为收容所的志愿者。
时光飞逝,如今陶刚不仅已康复出院,还度过了隔离期,打包行李准备回家。 “回去之后就去居委报道,再次申请做志愿者,只是这次,我会更加仔细地保护自己。”他说,“我19岁从家乡安徽阜阳来上海,从打工到盘下一家店铺经营,从孑然一身到儿女双全,这座城市赋予我很多正能量。现在‘她’遇到了一些挫折,我不会离开,一定陪‘她’共渡难关。这两个月的确没什么收入,房租压力也摆在那里,但最近一切都在好转,我们终将回归正常的生活,而且会越来越好。”
陶刚的善良也得到了邻居和居委会的高度赞扬。四新小区党总支书记张小平表示,“我以前以为他只是个商人,但在这次疫情中,我又认识了这个小老板。他为社区的防疫工作做出了很多贡献。陶刚在收容所时,他通过电话郑重地告诉我,他将申请入党。在这一轮防疫胜利后,我将与他面对面交谈,认真研究此事。”